地球上千千万万种碳基生命的生存都离不开水。但实际上,每一滴水来到你身旁并不轻松。数据显示,世界水资源总量约为138亿亿立方米,其中97.47%是海水,淡水只占2.53%,且绝大部分为极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适宜人类享用的仅为0.01%。为了更好保护及利用日益紧缺的水资源,保障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系统水环境,解决相关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开展水文地质与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掌握水资源现状至关重要。也正因此,为了更加精准地掌握生态环境地质和水资源的动态数据,江河湖海、高山峡谷、雪域高原,几乎都留下了地质工作者坚毅的身影。
水文地质调查都干些啥?
不得不提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地质工作者主要还是和地下水打交道,而且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从事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揭示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握地下水的形成、赋存、运动特征、水质、水量变化规律,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规划或工程项目设计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按照工作范围,水文地质调查可分为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监测。
★ 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的范围一般较大,可以是数百、数千平方千米。
★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地下水某方面的科学研究(如城市供水、矿山排水、环境水文地质等)。
★ 地下水动态和均衡监测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如果是为区域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地下水动态、均衡资料的监测工作,则可仅在某一段时间内进行,一般只要求1~2年;如果是为国民经济建设长远规划和综合目的(包括地下水资源管理及保护)而进行的监测工作,则是长期性的。
随着地下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监测意义日显重要。
如何实现从“水调”到管水?
据《202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数据显示,我国水资源基本状况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 沿海多内地少, 山地多平原少。
耕地面积占全国64.6%的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仅占20%, 全国近31%的国土是干旱区(年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下),生产力布局和水土资源不相匹配,供需矛盾尖锐,缺口很大。
除此之外,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严重缺水城市有110个。随着人口增长、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水需求不断增长,水资源供应不足、用水短缺问题必然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阻力和障碍。
经过多年数据的统计与积累,2019年至2020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协调联动,初步构建形成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体系,建成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首次实现了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的实时在线监测,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和“水十条”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也是在这一年,首套全国、省级和一级流域的地下水资源储存量年度变化数据完成。着重要提的是,这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地面沉降防治与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也正是在此期间,地质工作的服务方向正探索着从过去的以支撑服务矿产资源管理为主、向支撑服务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管理转变。在这领域,地质工作者正逐步探索实现以地下水调查为主,向支撑服务水资源管理转变。因为此举将大大拓展地质工作支撑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用途管制等领域。
水资源调查监测都调查啥?
2021年6月18日,自然资源部召开全国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视频会,全国水资源调查监测正式启动。
会议要求,利用5年时间全面掌握全国水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开发利用、生态状况以及动态变化。这次水资源调查监测将河湖库塘水面、冰川及常年积雪面积及变化纳入调查监测范畴,掌握全国、流域及地方各级行政区域水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开发利用、生态状况及动态变化。
该项工作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具体实施。对此,中国地质调查局表示,要发挥好我国几十年来建立起的水资源与水循环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传感技术、遥感技术、现场分析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完善提高国家水资源水循环监测体系,最终建成国家水资源调查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要知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要求我们地质工作者持续加强和调整优化水资源调查。
此次启动的水资源调查监测,还单独设立重点地区水资源调查重大专题,包括京津冀、粤港澳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长江经济带等生态脆弱区、江河源区的水资源综合调查与水平衡分析,并要求科学评价水资源在这些重点地区的关键性支撑和制约作用。
来源:矿业网 |
|